• 站点公告:
  • 立足四川、面向行业、辐射全国、放眼世界! 本着服务社会、服务民众、服务产业、服务会员的办会理念,促进民众健康、美丽、快乐、长寿!

  • 当前位置:学历提升 -> 新闻内页
掉发危机!中医揭秘:吃对这5类食物,让毛囊“活”过来
http://www.kxys.org.cn 发布:kxys.org.cn [2025-09-17]


  • “梳头时梳齿挂满断发”“枕头、地板总散落着头发”“发际线悄然后移”……掉发问题正成为现代人的“头等大事”。中医认为,“发为血之余,肾其华在发”,头发的生长与气血、肝肾、脾胃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。当脏腑失调、气血不足或外邪侵袭时,毛囊失养,便会导致脱发。本文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营养学,从“内调外养”角度,揭示掉发人群最该补充的5类营养,并附上实用食疗方与穴位按摩法,助你重拾浓密秀发。


    一、蛋白质:头发的“钢筋骨架”,缺它头发易断易脱


    中医视角:气血不足,发失所养


    中医认为,“发为血之余”,气血是头发生长的根本。若饮食不节、脾胃虚弱,导致气血生化不足,头发便会因“营养断供”而干枯、断裂、脱落。蛋白质是构成头发的主要成分(约占90%),其中角蛋白更是毛囊细胞分裂、头发伸长的关键物质。缺乏蛋白质,头发会变得细软、易断,甚至停止生长。


    如何补充?


    优质动物蛋白:鸡蛋(含8种必需氨基酸)、鱼肉(富含Omega-3脂肪酸,减少头皮炎症)、瘦肉(补铁生血)。


    植物蛋白:黑豆(“肾之谷”,补肾生发)、黄豆(异黄酮调节激素,改善脂溢性脱发)、坚果(如核桃,含ω-3脂肪酸和维生素E,保护毛囊)。


    食疗方:


    黑豆核桃粥:黑豆50克、核桃仁20克、大米100克,煮至黑豆软烂,每周食用2-3次,补肾益精、强韧发丝。


    黄精炖鸡:黄精15克、乌鸡半只,炖煮2小时,补气血、填肾精,适合产后脱发或体虚者。



    二、铁元素:毛囊的“氧气运输工”,缺铁易贫血性脱发


    中医视角:血虚则发枯


    铁是血红蛋白的核心成分,负责将氧气输送到毛囊。若长期缺铁(如月经量多、素食者),会引发缺铁性贫血,导致毛囊供氧不足,头发进入休止期,出现弥漫性脱落。中医将此归为“血虚”,表现为头发枯黄、易断、面色苍白。


    如何补充?


    红肉:牛肉、羊肉(含血红素铁,吸收率高)。


    动物肝脏:猪肝(每周1次,每次50克,避免过量)。


    植物性铁源:菠菜(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)、黑木耳(含铁量是猪肝的7倍)。


    食疗方:


    菠菜猪肝汤:菠菜200克、猪肝100克,煮汤后加少许姜丝,补血养发,适合血虚型脱发。


    五红汤:红枣5枚、红豆30克、红皮花生20克、枸杞10克、红糖适量,补气养血,改善贫血性脱发。



    三、锌元素:毛囊的“修复师”,缺锌头发长慢易脱落


    中医视角:肾气不足,发根不稳


    锌参与角蛋白合成、DNA修复和免疫调节,是毛囊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。缺锌会导致毛囊萎缩、头发生长缓慢、易脱落,中医认为这与“肾气不足”相关(肾主骨生髓,其华在发)。儿童缺锌还会引发“枕秃”(后脑勺头发稀疏)。


    如何补充?


    海鲜:牡蛎(含锌量最高,每100克含71毫克)、虾皮。


    坚果种子:南瓜籽、葵花籽。


    全谷物:燕麦、糙米(避免过度加工损失锌)。


    食疗方:


    牡蛎豆腐汤:牡蛎200克、豆腐1块,煮汤后加少许葱花,补肾益精、促进头发生长。


    南瓜籽粥:南瓜籽30克、大米100克,煮粥后加少许蜂蜜,适合肾虚型脱发。



    四、维生素B族:头皮的“代谢催化剂”,缺B族头发油腻易脱


    中医视角:湿热内蕴,发根不固


    维生素B族(尤其是B2、B6、B12)参与脂肪代谢、红细胞生成和神经调节。缺B族会导致头皮油脂分泌旺盛(中医称“湿热内蕴”),堵塞毛囊,引发脂溢性脱发;或因红细胞不足(缺B12)导致头发脆弱易断。


    如何补充?


    B2(核黄素):牛奶、鸡蛋、绿叶菜(如菠菜)。


    B6(吡哆醇):香蕉、鸡肉、鱼(调节皮脂分泌)。


    B12(钴胺素):动物肝脏、蛋黄、发酵食品(如纳豆)。


    食疗方:


    三色糙米饭:糙米、黑米、红米按1:1:1煮饭,搭配清炒菠菜,补充B族,改善头皮代谢。


    纳豆拌鸡蛋:纳豆1盒、鸡蛋1个,加少许酱油拌匀,富含B12和蛋白质,适合素食者。



    五、维生素D:毛囊的“唤醒剂”,缺D头发休止期延长


    中医视角:阳气不足,发失温煦


    维生素D调节毛囊周期,促进头发从休止期进入生长期。缺D会导致毛囊“沉睡”,头发脱落增多、生长缓慢。中医认为这与“阳气不足”相关(阳主动,温养全身),表现为畏寒、乏力、头发稀疏。


    如何补充?


    晒太阳:每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,暴露面部、手臂15-30分钟。


    食物来源:三文鱼、蛋黄、蘑菇(紫外线照射后维生素D含量增加)。


    食疗方:


    香煎三文鱼:三文鱼200克,煎至两面金黄,撒少许黑胡椒,每周食用2次,补充维生素D和Omega-3。


    蘑菇汤:香菇、平菇各50克,煮汤后加少许盐,适合阳虚型脱发。


    外养辅助:穴位按摩+中药外洗,激活毛囊活力


    1. 穴位按摩:百会穴+风池穴


    百会穴:头顶正中,两耳尖连线中点。用指腹轻按3分钟,促进头皮血液循环。


    风池穴:后颈发际线两侧凹陷处。用拇指和食指揉捏2分钟,缓解头皮紧张。


    2. 中药外洗:侧柏叶+生姜


    侧柏叶:清热凉血,煎水洗头可减少头皮油脂。


    生姜: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切片擦拭脱发区,每周2-3次。



    结语:掉发不是“绝症”,内调外养是关键


    掉发是身体发出的“健康警报”,提示我们需调整生活方式、补充关键营养。中医强调“治未病”,通过补肾、养血、祛湿、疏肝、活血等综合调理,结合现代营养学补充蛋白质、铁、锌、维生素B族和D,再配合穴位按摩与中药外洗,多数脱发问题可得到改善。若脱发持续加重或伴随头皮红斑、脓疱等症状,需及时就医排查真菌感染、甲状腺疾病等病理因素。记住,健康头发源于健康身体,从今天起,好好吃饭、规律作息、保持好心情,让毛囊重新“活”过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