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站点公告:
  • 立足四川、面向行业、辐射全国、放眼世界! 本着服务社会、服务民众、服务产业、服务会员的办会理念,促进民众健康、美丽、快乐、长寿!

  • 当前位置:养生文化 -> 新闻内页
中医与佛教医药互为影响和包容
http://www.kxys.org.cn 发布:kxys.org.cn [2018-08-24]


  • 中医与佛教医药互为影响和包容


        从广义来说,佛教医药属于中医的一部分。但从狭义来讲,中医指的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医药体系,这时的佛医、藏医、蒙医等与中医则为并列关系


        佛教医药的实用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寺院的医疗经验、诊疗方法和单验秘方,至今仍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开发研究价值;二是佛学理论和佛教思想,对人生的启迪和心理疾病的治疗具有无与伦比的生理与心理效应;三是史料价值、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。

     

       佛教医药是以古印度“医方明”为基础,以佛学理论为指导,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理论和临床特点,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学体系。由于佛教医药学的理、法、方、药等理论框架和临床诊疗体系是在中国形成的,因此,我们所说的佛教医药,实际上就是指中国佛教医药。佛教医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中医药学产生了诸多影响。深入对佛教中的医学史料进行探讨,可从中整理发掘有利于中医学发展的文献和史料,为中华医药文化走向未来、走向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
          

    佛教医药的传承与发展

         

       佛教医药包含经藏医学、寺院医学和居士医学三大领域,在近两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,经历了萌发、奠基、形成、发展和困惑五个阶段

      


    影响佛教医药形成和发展的因素

       

       中国佛教医药的形成和发展,受历史、文化、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,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∶一是佛教和佛经的广泛传播,佛教哲学被僧医和通佛之医家用于解释生理、病理并指导临床;二是伴随着佛教传入的古印度医学和西域医学,被用之于临床;三是僧侣为了达到“普渡众生”的目的,往往操医药以救治贫病之民众;四是佛教寺院多建在穷乡僻壤或名山大川,大都远离城市和集镇,为了自身防治疾病的需要,许多高僧大德都研悉医术以“自救救人”;五是自古以来,寺院主动或被动作为疾病收容和战伤救护的重要场所,促使寺院积累了一定的诊疗技术;六是历代有不少的医家居士,潜心研悉佛学,并指导于临床,丰富了佛教医学和中医药学的内涵。

       

       实用价值

      

      中国佛教医药的实用价值可以从三方面体现出来:一是寺院的医疗经验、诊疗方法和单验秘方,至今仍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开发研究价值;二是佛学理论和佛教思想,对人生的启迪和心理疾病的治疗具有无与伦比的生理与心理效应;三是史料价值、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