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当前位置:行业资讯 -> 新闻内页

穴药艾灸法能健身、防病、治病,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。
穴药灸法有调节阴阳、调和气血、温通经络、扶正祛邪、行气通络、扶阳固脱、升阳举陷、美容美体、养生保健之多重功效。

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,如《庄子》中有“越人熏之以艾”,《孟子》中也有“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”的记载。
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。艾灸能激发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,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。
艾灸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。
灸法对百余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,历史上曾广泛应用于临床,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。

公元前581年,晋景公得了一场大病,于是请当时的名医,秦国太医令医缓来医治。
医缓检查晋景公的疾病后说:“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治焉”。

晋朝杜预注解,“攻”指艾灸,“达”指针刺。这段文字是说,医缓认为晋景公的病治不好了,因为病位于“肓之上,膏之下”,既不能艾灸,也不能针刺,吃药也治不了了。这也是成语“病入膏肓”的来历。
灸法最早见于《黄帝内经》。但是,随着考古发现,对灸法的认识也在不断的修正。

1973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三号汉墓,这是一次颠覆历史的重大考古发现。
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,发现了3篇记载有关经脉灸法的帛书,是见到的《内经》以前的珍贵医学文献,也把对中医灸法的认识大大提前了。

穴药艾灸法以中医经络为基础,运用艾体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、温熨,以达到保健养身、预防的功效,针对产后经络不畅,以及手脚冰凉、痛经、月经不调、胃痛等问题,气色调理(祛面部水肿、眼袋、黑眼圈、色斑)具有通经活络、行气活络、去湿逐寒、消肿散法、排毒养颜、防病保健功效,改善身体各种亚健康状态。

联系地址: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华神大厦B座五楼; E-mail:sckxys@foxmail.com
秘书处:028-87788670;事业部:028-87769288;秘书处医小古:15756591911;医宗微课网-您身边的医养课堂
版权所有 ◎2008-2024 四川医宗天康中医学研究院 ㊣版权声明 四川养生网 蜀ICP备13015422号-1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