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当前位置:通知公告 -> 新闻内页
题要:
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3月27日公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,这些标准与公众日常消费的乳制品、肉制品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、婴幼儿辅助食品、食品添加剂、消毒剂等密切相关。
从推广食品数字标签二维码,到禁止使用“零添加”;从保质期标示更直观,到营养标签更易读;从要求强制标示致敏物质,到配套一批检验方法标准……标准以强化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为目标,将进一步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。
截至目前,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,包含2万多项指标,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筑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线——
解析新一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核心要义
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底线工程,更是衡量国家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。在全民健康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,犹如一场及时雨,为构筑食品安全防护网注入新的制度动能。
这批涵盖乳制品、肉制品、婴幼儿食品等六大领域的新规,既展现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迭代升级,更彰显以制度创新护航公众"舌尖安全"的坚定决心。
一、科技赋能:构建全链条可追溯体系
数字标签二维码的推广应用,标志着食品安全监管步入"智慧化"新时代。每个最小销售单元的二维码,相当于为食品配发了"数字身份证"。
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销售的全流程信息,监管部门也能实现精准追溯。这种"一码统管"的创新实践,不仅大幅提升问题食品召回效率,更在源头治理与终端监管之间架起数据桥梁。
以婴幼儿配方食品为例,通过区块链技术加持的二维码,家长可清晰追溯每罐奶粉的奶源牧场、生产批次甚至物流轨迹,这种透明化监管机制为特殊食品筑起铜墙铁壁。
二、规范表达:终结营销话术乱象
"零添加"等概念的禁用,直击食品营销领域的顽疾。过往部分商家通过夸大宣传制造消费迷雾,新规明确要求食品标签须真实标注添加剂使用情况。这种"清洁标签"运动不仅净化市场环境,更引导消费者建立科学认知。
如同营养标签将复杂的营养成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图形标识,新规用标准化表达拆除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壁垒。
当保质期标示采用"到期日"的直观表述,当致敏物质被强制标注,这些看似细微的改进,实则是将知情权交还消费者的生动实践。
三、体系升级:打造立体化治理网络
本次修订的9项标准修改单与新增的50项标准,共同编织出更为严密的食品安全防护网。
针对新兴业态制定的检验方法标准,如同为监管体系注入"新鲜血液"。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为例,新增的重金属污染检测指标和微生物限量标准,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。
这种"动态更新"的标准化建设机制,确保监管体系始终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。截至目前的1660项国家标准、2万余项技术指标,构建起覆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的"质量宪法",彰显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体系化优势。
站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历史坐标系上,这批新标准的出台具有里程碑意义。它不仅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从"被动应对"到"主动防控"的转型,更通过标准化建设将营养健康理念融入食品产业链的每个毛细血管。
当科技赋能监管、规范重塑市场、体系保障安全的三重效应叠加,一个更加透明、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正在形成。这种以制度创新守护民生福祉的实践,正是对"人民至上"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。
四川省科学养生促进会秘书处
医小古 即日
联系地址: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华神大厦B座五楼; E-mail:sckxys@foxmail.com
秘书处:028-87788670;事业部:028-87769288;秘书处医小古:15756591911;医宗微课网-您身边的医养课堂
版权所有 ◎2008-2024 四川医宗天康中医学研究院 ㊣版权声明 四川养生网 蜀ICP备13015422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