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站点公告:
  • 立足四川、面向行业、辐射全国、放眼世界! 本着服务社会、服务民众、服务产业、服务会员的办会理念,促进民众健康、美丽、快乐、长寿!

  • 当前位置:学历提升 -> 新闻内页
防寒润燥 适量进补(中医养生)
http://www.kxys.org.cn 发布:kxys.org.cn [2025-11-10]

  • 霜降已过,立冬已至,寒凉与干燥交织的时节悄然来临。此时养生需兼顾防寒与润燥,遵循“温和适度”的原则,为冬季积蓄能量。中医强调“补冬不如补霜降”,此时进补更易吸收,但需避免大寒大热,以免损伤脾胃。



    饮食调理:滋阴温阳,平补为主


    饮食上应以平补润燥为核心,注重阴阳平衡。可适量摄入羊肉、牛肉、鸭肉等温性食材,搭配当归、生姜煮汤,既能温补又不燥热。若出现口干、便秘,则需调整进补力度。 同时,多食用百合、银耳、梨、蜂蜜等滋阴润燥之物,缓解鼻咽干燥、皮肤皲裂。 此外,山药、南瓜、莲藕等食物可益气健脾,与羊肉同炖能滋补阴阳,增强抵抗力。 避免过量食用寒凉食物,如冷饮或大量西瓜,以防秋燥加重。



    起居防护:保暖重点,顺应自然


    寒邪易侵袭颈项、腰腹和足踝,需重点防护。建议系柔软围巾、穿高腰裤袜,睡前用40摄氏度热水泡脚20分钟,促进血液循环。 起居上宜“早睡晚起”,减少阳气外泄,待天明后起床,保证充足睡眠。 室内保持湿度适宜,可放置水盆或加湿器,避免干燥诱发呼吸道疾病。 运动宜选散步、太极等温和项目,避免剧烈出汗耗损元气。



    情志调摄:平和心境,滋养生气


    秋季易引发忧郁情绪,需通过登高、赏菊等方式舒缓心情,避免忧思过度。 多参与户外活动,如晒太阳或亲近自然,以排解心郁,保持心境平和。 情志舒畅有助于肺气舒展,减少因情绪波动导致的健康问题。



    特殊人群:因人制宜,谨慎进补


    老年人晨练宜推迟至日出后,避免受寒,可重点按摩足三里与涌泉穴,健脾补肾。 体虚者(如肺脾虚、阳虚)应避免生冷瓜果,水果可蒸煮后食用,如烤梨、蒸苹果。 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足部保暖,穿厚袜棉鞋,以防寒邪入侵。 通过针对性调理,特殊人群能更好适应季节变化,稳固健康根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