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当前位置:学历提升 -> 新闻内页
一、立冬节气与养生核心
11月7日立冬,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启,天地间呈现“万物收藏、规避寒冷”的肃穆景象。中医养生讲究“天人相应”,此时人体阳气应顺应自然,潜藏于内,为来年生机勃发积蓄能量。冬季养生核心在于“藏”,即合理积聚、收藏气血精华,为健康储备充足力量。
二、起居调养:早卧晚起,防寒保暖
1.睡眠调整:遵循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的原则,建议每晚10点前入睡,早晨7点后起床(太阳升起后),通过充足睡眠助力阳气潜藏与阴精蓄积。
2.保暖重点:做到“三不冻”——不冻头、不冻腹、不冻脚。头部是诸阳之位,易受寒侵,因此戴好帽子、口罩是防寒的关键。睡前用40℃左右温热水泡脚20分钟,水量没过脚踝,配合足底按摩可促进循环。
3.室内环境:每日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,避免空气污浊。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8-22℃,湿度控制在40%-60%之间。
三、精神调养:安宁自若,恬淡安静
1.情绪管理:冬季万物凋零,容易让人触景伤情、郁郁寡欢。应保持心情舒畅、恬淡安静,避免情绪剧烈波动,尤其避免过度惊恐,因为“恐伤肾”。
2.阳光疗法:在阳光和煦的午后晒晒背部(督脉所在),能有效温通阳气,驱散抑郁情绪,让人温暖宁静。
3.修身养性:可以通过跳舞、弹琴、画画、书法等方式陶冶情操、修养身心;也可以适当养养花、听听歌,让心情变得更加愉悦。
四、饮食调养:温补为主,滋阴润燥
1.补肾为先:中医认为,冬季对应五脏中的“肾”,肾主藏精,是人体能量根本。可适当进食黑色食物,如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木耳、紫菜、桑葚等,多入肾经,有很好的补肾益精功效。
2.温养忌燥:立冬进补,温性食物是首选,如羊肉、牛肉、鸡肉、韭菜、桂圆、核桃等,能温中助阳。但不可过于温燥,尤其体质偏热或阴虚内热者,不能一味过食辛温食物以免“上火”。烹饪时可适当配合白萝卜、白菜等性凉食物制衡,或搭配莲子、百合、山药等滋阴润燥之品。
3.秋冬养阴:适当吃些枸杞、银耳、蜂蜜来滋养阴液。多喝温水促进代谢,可搭配梨、冬枣、柑橘等甘润生津果蔬,平衡温补食物的燥性。
五、运动调养:适时锻炼,增强体质
1.运动选择:冬季运动,关键在于“封藏”,不宜像夏天那样大汗淋漓。可选择温和运动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、慢跑、瑜伽等和缓运动。
2.运动时间:最好在太阳升起后、阳气较盛时进行。避免清晨严寒时段外出运动,以免受寒。
3.运动强度:以微汗即止为度,避免过度出汗耗伤阳气与阴液。运动前要做好热身,避免因四肢僵硬而受伤。
六、穴位养生:艾灸助阳,温通经络
1.艾灸补肾:冬季是应肾的时节,可选择对应于肾的穴位来进行艾灸,如命门穴、肾俞穴、关元穴等,以补充人体阳气,促进血液循环。
2.足底按摩:睡前用温热水泡脚后,可配合足底按摩,刺激涌泉穴等穴位,有助于改善手脚冰凉、促进睡眠。
七、立冬养生禁忌
1.避免熬夜:熬夜是伤肾最快速的方法之一,冬季应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过度耗散阳气。
2.避免动怒:生气是伤肾最剧烈的方式,经常动怒生气的人容易使肾气不足,因此要注意情绪管理,保持心态平和。
3避免过度进补:进补切忌盲目过量,应给肠胃适应过程,尤其脾胃虚弱者,可先食健脾食物,再逐步增加温补食材。
立冬养生,顺应自然,藏阳养精。通过合理的起居调养、精神调养、饮食调养、运动调养和穴位养生,我们可以为健康储备充足力量,安然度过寒冬,迎接生机勃勃的春天。
联系地址: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华神大厦B座五楼; E-mail:sckxys@foxmail.com
秘书处:028-87788670;事业部:028-87769288;秘书处医小古:15756591911;医宗微课网-您身边的医养课堂
版权所有 ◎2008-2024 四川医宗天康中医学研究院 ㊣版权声明 四川养生网 蜀ICP备13015422号-1
